第883页

而且吴中自己还找出了不足,那就是在行进中,队伍是按照正规部队的行进建制进行的。这样虽然成规模,但目标太大,应该分拆成小单位行进,这样会更有利于隐蔽。

秦宁对吴中的态度很满意,便让吴中回去好好总结,再进行模拟演练。

下去之后,吴中按照第一次演练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马上进行了调整。有些细节,吴中也主动向秦宁请教,秦宁也都给了细致的解答。

经过了十天的改动演练,吴中请求,要再进行一次实战的模拟演练。

秦宁同意了吴中的请求,马上调人又布置好了演练现场。

这一回,吴中的表现还算能够过关。

但是,奴隶解放团的成员,毕竟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特殊作战,很不适应,中途被发觉,再次失败。

不过,秦宁对于这回的演练,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因为这次的演练,不是输在计划上,而是输在奴隶解放团成员的训练上。只要勤加训练,弥补自身成员的素质,就能够形成战斗力了。

其实,这次的演练,也给秦宁一个教训。

秦宁本身是想,经过一两次模拟演练,奴隶解放团就会形成战斗力,就可以投入到实战中。可经过了模拟演练,发现了不少要加强的东西。

奴隶解放团进行的是突袭任务,要求要迅捷,迅猛,一击就全身而退。可这些成员,都是正规军作战部队出来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作战理念,还是深深影响着这些成员。

比如说,在遇到突发的对手的情况下,奴隶解放团成员会跟人家死拼。这在正规作战部队中,是很好的品质。可在突击部队中,却是要不得的。因为突击部队的第一要务不是勇敢,而是机敏完成任务。

看来,培养出一支真正能够形成战斗力的奴隶解放团,不是一蹴而就的。

秦宁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虽然计划是通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就投入到实战中,可这样的战斗力不能让秦宁满意。

在实战中,可以冒险,但不能心存侥幸。如果打仗靠侥幸,那么残酷的战争会给你最严厉的教训。

秦宁下定决心,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在奴隶解放团形成让人满意的战斗力以后,再投入到实战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