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架不住旁边的损友突然扯着嗓子向下面怒吼了一句,“姜红芍!”
“喔噢——!”
一大片轰然之声爆发开来。
然后有人顺势朝下面附应,“姜红芍!”
“姜红芍!”、“姜红芍!”、“姜红芍!”……声音从最初时的杂乱扯着嗓子乱吼,逐渐有了节奏,然后扩大开来。
紧接着变成了整个回字形楼体间所有学生的排山倒海之声。
姜红芍!姜红芍!姜红芍!
有应景的不断开关教室和楼道的灯,这种举措火上浇油往往引发了更大的吼潮。
因为蓉城十中的建筑楼本就在市中心一环内,而且这里相对而言是周边最高的楼宇,四周围的居民楼都要低矮很多,这轰然的声音甚至让方圆的居民楼都给震动了,路上行驶的车都停了下来,这阵仗就跟古代打仗军阵大本营炸营营啸了类似,蔚为壮观。
不知道的还以为监狱暴动了。
再后面是各班班主任集体出动,可能是为了防止学生暴动,挨着把每个班的学生给吆喝进了教室里面去,才算制止了这场闹剧。
自那以后,每逢圣诞节平安夜,或者毕业前夕,蓉城十中就有了一个一直不曾断绝的传统……古代的叫法叫营啸,现在则被称作为“吼楼”。
后来无数在这个学校就读的学生都经历了类似的事件,于是开始考证起来历,而最初时的来历也已经成了各式各样的传说……渊源流长。
……
蓉城十中这个时代的吼楼还没有后世的那么宽松,这场闹剧最终被得到校长指示全体出动的班主任给镇压了。
每个班的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都在进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