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蒋忠宇,大临承天元年进士及第,其祖蒋均南,是大临开国功臣之一。而且当年蒋均南死时,还获得过一个不世袭的国公封号。
所以蒋忠宇尽管是读书人,却也选择了和蒋家更为贴切的兵部,而且蒋忠宇的父亲,是已故户部尚书韩柏寂的至交。而韩柏寂和文成皇帝素来交好,所以蒋家也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站在平帝这边。
也进一步影响了大临最重要的部门——兵部,能够掌握到平帝手中,平帝也才不至于被卢阳王把握住自己的命脉。
虽然吏部一直被平帝所掌握,甚至于已经被品平帝改造成了铁板一块,但是吏部这个地方,和人们所想象的不一样,它的权利虽然很大,但是和兵部户部这种掌握一定命脉的地方比起来,还是要差上很多,而且吏部几乎就是和平帝捆绑在一起了。
因为虽然在换了新皇帝的时候,不会换掉全部官员,但是谁也不能百分之一百保证不是自己出现这种情况吧。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真正能够把事情往好了想的人,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大部分人都会担心自己的前景,从而委屈求全。
兵部尚书蒋忠宇朗声说道:“我近日从东北边境得来消息,说是前不久那次雅儿鲁部进犯的原因查出来了。
是他们家觉得我大临之人杀了他们的人,所以要进城检查,他们还想再重演一遍当年的天宁关之事。
但是我大临将士可不是吃素的,在一群小队潜入到其中之后,将士们就击杀了他们。只是导致了很多伤亡,天水将军吴元汉的家眷死伤殆尽。
我只是想问一下诸位,这守城之将领和城中进行防备的将领该当何罪啊?”
天水将军吴元汉就是那位和沈均交好的将领,和沈均交好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位原天水将军林若杰的引荐。
虽然这些人都自诩谙熟大临的事务,但是让他们记住这一个边关之地的守将,还是有些为难他们了。虽然他们知道要避讳卢阳王和平帝两派之间的纷争,但是着实是记不住有关建昌关的事宜啊。
大临官员虽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廉洁的问题,但是大临人那些骨气还是有些的。再加上自古文人看不起武将的先天因素,所以当他们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开始议论起来,而且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是卢阳王那边的人,而这一部分人谈起这种事情的时候,表现出了一副很有兴致的样子。
只是他们忘了一件事情,开口之人不仅仅是兵部尚书,还是最坚定的平帝党派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