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测试的并不是师姐的团队,而是另一个航发研究团队。不知道从哪里拉来的两台航空发动机,突然之间要求急匆匆的测试,研究队伍中的很多人都十分的不满,国产航发研究工作正在紧要的时候,这节骨眼上什么乱七八糟的农科作品都能过来添乱?可是没办法,上级压下来的紧急工作,不做不行。
怀着被打扰了正常工作的极度不满的情绪,研究人员们不情不愿的开始了测试工作。这一测试,就停不下来了。每个人都被两台航发的精致加工和极致性能给吓到了,据说当场就有一个上了点年纪的技术人员心脏病发,总算抢救的及时,才没酿成什么严重后果。
上级领导要性能数据,测试团队测了一遍不敢相信,又测了第二遍,第三遍,三次的结果误差在05之内,不会是仪器和操作错误了,这才激动无比的上报。
接下来就是几个战斗机的设计团队总师闻讯蜂拥而至,纷纷开始了解情况,并强烈要求各自正在研发的战斗机使用新发动机进行测试,尤其以j20和j10两个团队为最,差点就要打起来了。
现场不能决定,几个项目团队又闹到了上级这边,依旧还是各自阐述自己项目的重要性,纷纷要求使用新航发。
上级领导也是头大,每个团队都重要,都有各自的理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难受无比。
以前没有好东西的时候,上面还要操心怎么解决问题。现在有了好东西,还得头疼怎么分配,真的是左右为难。
不过,这样的烦恼,再多一点也高兴,完全就是幸福的烦恼啊!
第1976章 上映和突发(上)
这两款性能世界一流的发动机,带给空军整个战斗机生产体系无法形容的震惊。从测试台上测到的数据来看,除了寿命和抗撞击的特性还没有具体数据之外,半个多月测试下来的数据足以让那些设计师们疯狂。
我们的战机为什么只能殚精竭虑想方设法的优化气动外形,优化各种空气动力学特性,还不是因为发动机不给力吗?美国人的很多战机,气动外形都不那么优秀,但依旧不妨碍成为世界一流战机,靠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因为那句“只要推力大,板砖也能飞上天”吗?
f117隐形战机,那玩意为了隐形设计的有棱有角的气动外形,完全不符合空气动力学,怎么飞起来的?还不是靠着强大的发动机和强大的飞控系统吗?
现在,几位总师的面前,真实的出现了两款推力强大到不像话的发动机,强大到能让他们之前所有设计当中想要实现的各种飞行功能飞行数据全都实现,怎能不让人激动万分?于是,理所应当的,谁先使用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上级也在各种协调,不管怎么争怎么抢,想要用现有的几台发动机,就得按照发动机的尺寸和重量以及性能重新设计机体,总算以这个理由把各个团队安抚住,然后几个军工航空发动机生产厂就开始疯狂的忙碌了起来。
随同发动机送过来的,是详细的图纸和生产装配资料,这可不是以前的仅有结构图的部分,而是有实体有图纸有资料,系统整理过的,还是中文的。研究人员们立刻以疯狂的姿态投入到了研究技术吃透技术的工作当中,他们早一天能吃透这些技术,那么国内早一天就能大规模的用上这些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另外,如果真的能把这些一看就是美国的技术和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年的俄罗斯方面的技术融合取长补短的话,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腾飞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