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篇论文说网状施万细胞组织可以定义为一个新器官。”杨教授很有些遗憾地说道:“可是,这方面并没有足够权威的说服力啊!他们可以说,这只是发现了施万细胞的新功能,而不是发现了新器官。”
旁边的郑教授也在一旁频频点头,一脸可惜的样子。
郭泰来瞬间明白了。两位教授还在纠结于发现新器官的荣誉中,郭泰来自己的结论,未必就能让所有人信服,这样就完成不了连续三年发现新器官的壮举了,他们略有些失望而已,倒不是论文质量不行。
“那就让业界同行们来决定好了。”郭泰来笑道:“反正距离开学还早,提前发表也有提前发表的好处,等到大家讨论结果出来了,说不定还能赶上新生开学。”
两位教授一听,对啊!郭泰来自己说已经发现的网状施万细胞组织是新器官可能无法服众,但要是业界都支持这个说法的话,岂不是依旧可以做到?特别是这个结论的争议还可以引起更大范围的辩论,更能扩大医学院的影响力,很好的事情啊!这个担忧一去,两位教授立刻轻松了下来。
“论文的内容和质量,作为毕业论文来说,足够了。”杨教授是郭泰来的导师,指点郭泰来的论文责无旁贷:“论据充分,试验过程和观察过程也完全没有问题,可以说,除了结论上的那个新器官有争议之外,其他的证明了网状施万细胞组织最先接受疼痛信息并传递给神经细胞,这是毋庸置疑的。论文一边投稿一边公示,这次我们打算投《细胞》,你准备六月底答辩吧!”
第1579章 和历史系的合作(下)
这篇论文投《细胞》,看来杨教授是铁了心的要把nsc三大顶刊刷一遍了,一个刊物一篇论文,还真是谁都不落。
至于那个新器官的争论,恐怕郑院长也好,杨教授也罢,都会不遗余力的推进。说不定等到郭泰来毕业之后,七八月份就能争出一个结果,然后再次让教科书编辑们痛恨到无以自拔。
不过,郭泰来还是没有意识到几大顶刊的编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当郭泰来的新论文投稿到《细胞》杂志社的时候,负责的编辑一看到新器官以及郭泰来的名字,立刻兴高采烈的跑去向总编汇报去了。
《自然》上发表过郭泰来的新器官论文,《科学》上发表过郭泰来的新器官论文,《细胞》能落于人后?现在《细胞》杂志也收到了同样标题的郭泰来的论文,这还用说?马上安排评议人审稿,只要逻辑和实验没有问题,立刻刊发。
至于他们同意不同意这个结论是新器官,那还用问?《细胞》杂志凭什么就得比那两家矮一头?既然郭泰来有理有据,哪怕施万细胞是早已经发现的细胞,可是前人并没有把网状施万细胞组织给组合起来命名定义过吧?凭什么不是新器官?
哪怕是为了《细胞》杂志的声誉和格调,这个结论也得使劲的推,不然的话《细胞》杂志岂不是平白的比那两家差一个档次了?
何况,郭泰来的上一篇新器官的论文,间质组织,其实不也是早已经发现的结缔组织?但联合起来有新功能,那就是一个新器官啊!现在网状施万细胞组织不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每一家顶刊的编辑似乎都乐意看到教科书在开学前被接连修改的情形,这多有意思啊?可以说,这已经成了大家集体开心的恶趣味了,第三年的修改,总归要推动着完成的。
从医学院这边出来,郭泰来就接到了师姐的视频电话。保密起见,郭泰来是在车子里通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