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没有狂欢活动,因为各家都要开始赶做砍牛架了。
李君阁用空间的野鸭蛋,拌上葛仙米挤出的汁,给育爷爷做了份蒸蛋送了过去,他实在是担心老人家的身体。
育爷爷自己感觉还好,内家高手本就经常调息打坐,他们有一套休息方法,现在正好派上用场,虽然活动繁多,但是还能支应下来。
这也让四里八乡的苗家人对育爷爷佩服不已,按老瘪爷的说法,一般的鼓藏头,到第四天上就得人搀扶着,昏昏沉沉地完成后续仪式了。
悬天寨的老把头,跟碧峰山一样,当真硬朗!
吃完饭,天已经微微发黑,老瘪爷音爸爸领着舅舅和苗娃李君阁去后山坡上的时候,一路上已经有不少人家赶在他们前面了。
砍牛在凌晨,时间还要抓紧。
来到自己划定的场地,老瘪爷开始指挥大家搭架子。
先在地上挖两个坑,然后将砍回来的枫木中最大的两节斜插在坑里。
将这两节枫木相交成一个木叉,将交叉处用藤条绑紧。
又在交叉处的下半部横绑一节小枫木,成为一个三角形,起稳固的作用。
这些完成后,在交叉处上部的一边做一个活套,套上一节比较长的枫木,当鼓藏牛的脖子被拉拢架在木架上的时候,就是用这来压紧牛脖子的。
在挖坑之前,祭司要先摆上三碗酒,念上一段祭词,坑挖好之后,还要扔一片瓦片到里面垫着。
老瘪爷解释道,瓦片象征这自己这支人家,上边的枫树架子象征着创世的枫树,而牛,就是献给它的祭品。
木架做好了之后,老瘪爷用“都塞”树的树叶,将架子盖了起来。
为什么要盖着,育爷爷不在,大家说法也不一,有说是不让小孩跨,有说是不让牛看见,有的干脆说这反正就是古代延续下来的一种习惯,莫衷一是。
回到家中,李君阁才知道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要在在凌晨砍牛之前,驱赶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