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页

《孝子传》里边也说刺杀的是晋君,但是关于干将的儿子的描述,到底叫眉间尺,眉间赤,赤鼻还是赤比,它自己都在短短几百字的记录中一会东一会西;

《吴越春秋》中,说两口子给吴王阖闾铸剑,铸剑不成莫邪跳炉子,然后成了两柄,干将匿其雄而献其雌。

那就怪了,莫邪都跳炉子了,那后来告诉赤比事件真相的妈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然后同时期的历史中压根没有楚王晋君被刺杀的记录,反而是在吴国有一个专诸刺王僚,用的那却是鱼肠剑。

然后小准就感觉智商不够用了,又想简单了,二皮那你说该怎么弄?

李君阁说这反而还好了,我们只要将故事情节编排得合理就成,每个分支都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形成说服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观众就看得进去,算了你就不是会讲故事的人,这事情交给我来。

然后李君阁精心编排了故事情节,最后将故事背景定在了吴国。

首先将季札挂剑的典故必须用上,安排他和干将的师傅欧冶子来一段对话作为故事开篇。

若耶溪畔,季礼来取欧冶子为他铸造的宝剑准备出使,正和欧冶子论剑谈笑,台下一位少女和少年正在忙着炼铜,正是少年时的干将和莫邪。

季札是贤人,也是奇人,按理说该他做吴王,可他上头有三个哥哥,于是他坚决不干。

三个哥哥先后做了吴王,为了让弟弟继位,干脆出去先后战死,可这样轮到他这里了,他还是辞让王位不受,现在跑去外国出使躲避,结果三哥馀昧死后,就被馀昧的儿子姬僚上位了。

这下大哥的儿子姬光就不服气了,四叔继位没话说,你姬僚上位算什么事?

姬僚也很忌惮这个大堂哥,于是时常派姬光外出征战,然后又处处制约他想让他死在外头。

这里还可以穿插一个离奇的典故,吴王僚九年时发生的一场几张桑叶引发的吴楚大战,此战就是由姬光带领着吴军,击败楚国,夺取了居巢和钟离两座城池。

这里又可以穿插内容了,电影中的重要女性角色楚国王室女子瑶姬贵主,被作为吴楚讲和的礼物,嫁给了姬光。

之后就是刺王桥段了,伍子胥奔吴,饥寒交迫之下被专诸和干将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