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能看出来,越是靠近寨子,阿音的心情越是高兴。

苗寨依山而建,呈回字型,最底下是一个小青石广场,两边是吊脚木楼,木楼下就是梯田。

再往上,木楼沿着山坡两边往上依次修建,一般都是三间加冒阁的三层结构,偶有全三层的。

坡上的木楼底部是由是青石块堆砌,再用整根的杉木柱子承重,厚实的杉木方梁从柱子中穿过将整个框架勾连起来,然后铺上地板和墙板,开出雕花的门窗,顶上铺上青瓦而成。

木楼都是干栏式结构,总体方位为都坐北朝南,从山脚往上看去,依山而建的房屋顺山而上,蔚为壮观。

底层主要用作存放生产工具,兼作畜棚鸡舍;

中层中间为堂屋,两边是宿舍,冒阁大多用作走廊兼作梳妆台。

中层外围是一圈极具特色的围栏,同时也是苗家木楼的标志性设施,俗称“美人靠”,既是通道,又是护栏,还能闲坐,主要用作迎客、小憩和梳妆之用。

上层主要用于储存粮食、瓜菜、饲料等,大三层的木楼上层偶尔也设有客房。

大多数木楼的房前屋后或房屋两侧,还设有谷仓、晒台、禾架。

整个吊脚木楼设计精巧、舒适合理、美观大方,且不用一钉一铆,极具少数民族气息。

寨子有年头了,大多数木楼的板材都呈现出深棕色,充满了一股古朴浑厚的气息,跟多数旅游景区新崭崭金灿灿的木楼是两回事。

青石板路伸进木楼群中,分两边往上延伸。

苗寨山坡的中间没有建筑,是一片保持多年的原生林子,林木高大参天,全是极老极老的古树,有银杏,柁衫,香樟,都是几人才能合抱的巨木。

树上聚集着很多的鸟儿,叽叽喳喳欢鸣不已。

树下的空地上设置有青石横凳,分左右有两条沟渠,水质清澈寒冷,这是从高处山塘里引来的。

整个苗寨的中间区域,就是全村过节聚会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