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忙着搞细节呢。
首先是风铃的上半部分,将几根铁丝绞紧,形成一个叉出六条线的顶,随后将这六根铁丝的尾端全部弯折,卷出一个小圈。小圈不大,约能供稻谷穿过,留下的这六个小孔,主要是用来穿线的。将小圈卷好后,可以用铁锤轻轻砸几下,将它砸严实,用手指头难掰开,平时也不会自动散架。
弄好后,将线穿过小孔,垂下长长一条,六个小孔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处理。
贝壳边缘要在砂岩石上磨一下,将比较锋利的地方磨光滑,随后将贝壳打孔,一个,或两三个一起,拴在线上。一条线上约能挂十个左右的碎蚌壳,每个蚌壳之间还隔着5~10厘米,以免太接近影响碰撞时的声音。远,相互不挨着,偶尔有风力推动才撞一块,中间无阻隔,这样撞出来的声音才会清脆又响亮。
温迪很耐心地做好再检查,不时将线缩短一截,直到将风铃修改得自觉满意。
黑毛倒是早就满意了,等她做好一个,立马扑上来要:“我要这个。”
温迪很痛快,答应要给他一个就给,当即大方地交出。
她提醒他,可以在火炕边安装一个高架子,然后伸出一根叉,把风铃挂上去,就能让它自然地飘摇。现在用不上,以后每次洞口打开时,刮进来的风都能把风铃吹得叮当作响。就算没有风,他自己也可以制造风,用嘴吹,用芭蕉叶扇,或是直接拎着风铃摇晃,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黑毛玩得高兴,连跳棋都给暂且忘了。
温迪头也没抬,便做自己的风铃边笑:“好听吗?好听就是好风铃。”
黑毛拿着风铃,高高举着手臂,轻轻摇晃它。
空中,风铃的碎蚌壳相互碰撞,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响声,就像有人摇晃着铜铃铛似的。
“好听!”黑毛由衷地夸赞,“你怎么懂这么多啊?风铃也会做?”
“我说了,做风铃没有难度,只要你知道有这个东西,就能做。”
温迪将自己的风铃做好了,拿起来跑他身边,一起摇。
然后山洞里就只剩下两个人的傻笑声,还有风铃碰撞的清脆响声。
这下真有过年的感觉。